淺談民機結構緊固件超差的處理
飛機的機體結構是由數(shù)萬項零組件裝配而成的,零組件之間常用緊固件進行連接。緊固件連接的結構承載能力高,疲勞性能好,在飛機上應用最廣。航空緊固件類型繁多,大致可以分為兩類:可拆卸型和永久型。可拆卸型緊固件包括螺栓、螺母、螺釘、銷釘?shù)取S谰眯途o固件有鉚釘、高鎖螺栓、環(huán)槽釘?shù)取D壳埃T釘可以使用自動鉆鉚機安裝,而螺栓類緊固件仍需要手工來完成。
飛機在生產過程中常會出現(xiàn)與設計狀態(tài)不符的情況,這時會產生結構件的拒收,也叫超差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涉及緊固件的超差占總超差的80%以上,而這些超差幾乎都是由人為因素引起。為滿足維修性,設計結構尺寸時應預留足夠的維修空間。結構修理后,應與修理前具有相同的承載能力、結構剛度和服役壽命。修理方案應盡量簡單,方便操作,在考慮靜強度的同時要注意疲勞和損失容限要求。對于超差問題,并不存在一個普適的處理方法,而應該將每個超差處理看作一個單獨的設計,而且處理超差比開始新的設計要復雜的多。以下將介紹幾種最常見的超差情況,給出分析方法和處理方案。
1 常見緊固件超差
1.1 邊距不足
一般來說,緊固件邊距取為2D+1(D為緊固件直徑),這是留有設計余量的數(shù)值以應對孔位、孔徑超差等情況。通常來說,邊距2D是被允許的,有些時候1.5D(邊距與載荷方向垂直)也滿足強度要求。這些需經過強度分析才能確定是否可以原樣使用。
如果不能原樣使用,通常可按以下兩種方法處理:(1)在空間允許的情況下,新增一個新的相同規(guī)格的緊固件,并滿足邊距和間距要求,超差的緊固件保留;(2)在原來結構上增加一個相同材料、相同外形且厚度增大一級的補片。補片尺寸要覆蓋超差緊固件基礎上,再延伸兩個緊固件。
1.2 孔徑超差
當緊固件孔徑超差較小,通常采用安裝加大緊固件的方法。標準加大緊固件的直徑為加大1/32in和1/16in。
當緊固件孔徑超差較多,無法使用安裝加大緊固件來解決。這時可以采用加襯套的方法。常使用的有柱形襯套和埋頭襯套。埋頭襯套可保證襯套單向不滑落。襯套-超差孔使用干涉配合,干涉量可取0.0015-0.0035in。超差孔中塞入襯套后,在原來位置安裝原緊固件。選用襯套時應盡可能選擇較小直徑的襯套,保證襯套的最小壁厚為0.03in。安裝柱形襯套的外徑不能超過緊固件頭部的直徑,以防止襯套從孔中脫落。
1.3 緊固件釘頭與圓角區(qū)干涉
當緊固件釘頭進入結構圓角,可以選擇反裝該緊固件。如果仍無法避開干涉,可以在緊固件和結構元件之間增加一塊墊板。墊板的最小厚度等于圓角半徑加上0.02in,需保證緊固件在墊板上滿足邊距要求。
1.4 多余孔
通常來說,機身結構上不允許留有空孔(超差孔和工藝孔)。開孔引起的應力集中會大大降低結構的疲勞強度。對于結構上必須開的孔,如系統(tǒng)通過孔,設計時會在開孔區(qū)加厚以降低應力水平。研究表明,干涉配合的堵孔可以將疲勞壽命提高至未實施堵孔的四倍。合格的堵孔,堵孔件能夠傳遞通過該孔的壓縮載荷,防止孔在拉伸和壓縮載荷下發(fā)生變形,通過配合在孔邊產生一定的預應力。因此,結構多余空孔一定要堵住,并應滿足以上堵孔要求。
當單層結構上出現(xiàn)多余空孔,可用緊固件進行堵孔。工程常用鉚釘“AD”(2117-T3)或“DD”(2024-T31)釘堵孔,可按需選用平頭或埋頭釘。
當多余孔穿過多層結構件,若滿足緊固件的邊距和間距要求,可在多余孔處增加一顆緊固件;若不滿足要求,應采取分層堵孔方式來處理。這是因為,堵釘穿過兩層或多層零件,堵釘就要承受、傳遞零件之間載荷,對該區(qū)域緊固件上的載荷分配會產生影響。如果堵孔直徑過大,堵釘要傳遞與直徑相應的較大載荷,這會導致堵釘周圍結構材料剪壞。
如果開孔距離零件邊緣太近,如孔距離結構邊緣等于或小于1.6mm,應銼修掉該孔,打磨光滑后進行手工陽極化及涂漆處理。
2 小結
本文介紹了飛機在生產、制造過程中經常出現(xiàn)的緊固件超差情況,處理原則和措施方法。在實際使用過程中,文中提及的處置方案不可直接套用,應進行相應的強度分析。本文給出了工程常遇到的緊固件超差的處理思路,可為民機設計工程師和結構修理工程師提供參考。